閱讀的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同。不過,在不少家長心中有一個困惑:看視頻難道不是一種閱讀嗎?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指出,紙質閱讀跟視頻閱讀相比,在培養孩子想象力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。(1月9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有科學家把孩子分成兩組,一組是聽人講白雪公主的故事,一組是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。之後讓兩組孩子畫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。聽了故事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;看了動畫片的孩子,畫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樣。
  可是,隨著科技的發展,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無不現代化。計算器代替珠算盤,百度代替字辭典,錄音筆和U盤代替筆記本,鍵盤代替鋼筆和毛筆,識字器代替師生傳統的識字互動。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,很多家長代替學生完成海量的作業。
  孩子們的“優越待遇”,並不是孤立的。就接收信息方式來說,現在的成年人也都棄舊圖新了。因為客廳有電視、手中有iPad、耳旁有有聲電子書。攝取信息就像吸收空氣一樣,不需要在意,也不需要費力。不僅如此,看場電影,3D、4D,美名其曰豐富感官體驗,卻省略了你的想象和思維。
  小時候接觸的《紅岩》、《青春之歌》,有小說,也有連環畫,當時本能不喜歡後者。讀過厚簿頭,腦海裡老想象著小說人物,並想象那個充滿艱辛和激情的年代。直到長大後,看到同名小說的電影,演員形象在腦海裡定格了,小說人物的想象也就結束了。
  媒體剛剛披露今年春晚節目最先過審的是啞劇,這讓我對於春晚這樣的大眾文化藝術充滿期待。啞劇對於小品等相對直白的表演藝術,大概就類似於講故事和動畫片的區別吧。
  近日,武漢一位區委書記在電視問政時,被觀眾點背核心價值觀,褒貶不一的評論中,有一個觀點我很欣賞,說這位書記雖然卡殼,但他是根據國家、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理解,來記住24個字的。雖然沒有街上大媽唱讀出來的順溜,但它卻是真正入腦了。
  小孩讀書,成人做學問,觀眾感知藝術,官員理解政治,都要多吃“粗菜淡飯”,並依靠本身的消化功能。否則,我們的味覺、視覺、聽覺等一切感覺都會退化,你還不知其危。習慣性享受智能化等高大上的“精品”,對於正常人來說,它也是一種飲鴆止渴。
  文/易國祥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愛上紙質書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w58nwdv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